宝马新厂的工业4.0实践,让人类和机器分工明确
宝马新厂的工业4.0实践,让人类和机器分工明确
柯洁果然又输了。李开复谈AlphaGo对战柯洁:人类胜率0%。
简单的讲,人工智能就是地球新物种,它已经学会了人类的决策机制,现在还差一个自由意志。那么问题来了:人工智能是为人类服务还是取代人类甚至控制人类?
信息化全面覆盖,我们是否会沦为“无用阶级”?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吓唬我们的,或者《折叠北京》所描述的,“未来,你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先别自己吓唬自己,让我们还是回到人类现实的实践吧。
宝马集团新厂引入“ 工业4.0 ”体系,旨在实现“人机合一”
最近,我受邀参观了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正式开业,全新一代BMW 5系Li也正式下线。作为宝马集团全球生产体系中最新的一座工厂,新大东工厂极具前瞻性的引入“工业4.0”体系,将大数据、物联网、数字模拟和 3D打印 等创新科技、生产设备和技术综合应用于四大工艺车间。简言之,这是国内“工业4.0”应用的引领者,与国家战略“ 中国制造2025 ”高度契合。
负责生产的董事齐普策先生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如此概括宝马的最新实践:第一,引入大数据概念,对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分析。第二,智能化物流,确保在价值链和生产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第三,合作 自动化 ,新的合作自动化。第四,通过3D制造,进行零部件和实验性部件的小批量生产。
宝马是如何引进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以螺栓拧紧为例,大数据系统以所有螺栓打紧的海量记录为基础进行分析对比,实时监测螺栓拧紧的扭力曲线,协助操作员工确保每一颗螺栓的拧紧力度。
“工业4.0”的引入能减少重复、重体力的工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确保产品质量。例如机械外骨骼(无座座椅)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升装配质量;采用3D增材打印技术制造的各种辅助工具如指套能够帮助员工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完成特定装配工作;可穿戴设备智能光学眼镜令质检人员的操作更为便捷高效;可移动设备也令车间工段负责人能够随时随地对生产线运行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未来宝马的竞争对手,会不会不是奔驰和奥迪,而是一些科技企业?对的。宝马公关部的负责人告知,宝马未来定位在一家科技公司上,而非传统制造商。
在宝马沈阳这家新厂,我见到最多的工作人员是会操作电脑的技术员,他们的一举一动,或检查部件或监测电脑屏幕,已与那个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流水线上的工人有了天壤之别。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涂装车间 - 旋转浸涂
信息化全面覆盖,我们是否会沦为“无用阶级”
工厂全面信息化之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但取代简单劳动,也取代过去视为车间至宝的“老师傅”们。大数据可以指导机器深度学习,不断校正工序中的错误而达到完美工艺。
与此同时,宝马为激活底层创新,提出“以小羽毛撬动大世界”的倡议,尽可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个人信息助理”,比如“机械腿(凳子)”,都是激发底层创新最成功的例子。
几年前我曾参观过保时捷的 自动化 工厂,我观察到,尽管大量简单工种已被 机器人 取代,但一些技术性岗位还是“越老越吃香”的。保时捷工厂负责人对我们说,老师傅是我厂最宝贵的财富。
但现在,老师傅们的经验也将被不断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所取代。宝马新工厂让我真切担心起了什么叫“无用阶级”。
宝马提出“人机一体化”的理念,但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用,这是更大的问题。宝马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说明很多体力活,不然被机器取代,很多需要老师这样的工种也会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机器所取代。
假想,未来我们只需要10%的维护人员和1%的创新人员、创意人员,其他80%多的人去干什么?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宝马生产线负责人齐普策用了一个词,叫做"人机合一",宝马的目标是要达到人机合一,在需要做重复劳动的地方,或者对人类负荷比较大的地方用机器人代替或者帮助工人,这是宝马的目标。我们不会用机器人完全代替工人,这是不可能的。在精密制造的很多方面,工人的娴熟程度和高超技术,正是宝马所信赖的。
一句话,宝马使用机器人只是对于工人的补充。
以上解释多少给人以安慰。但“未来工厂还需要那么多人吗”,这仍是个问题。
答案只有一个,劳动大军只有去服务业。
这是一个科技引领一切的时代,科技引领人文科技引领哲学,科技引领生活。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诞生了一批所谓科技生活家。为适应全面信息化的到来,人类的整个教育制度将重新洗牌:应试教育没有出路了。
宝马新厂总装车间 - 翻转工位
最近,阿里巴巴创办了一所15年制的私立学校——云谷学校。马云说,这所学校希望能做一些创新和探索,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一些努力和尝试。
人类和机器比不过下棋,但可以在音乐、美术和灵性上,守住自己的一份尊严。
但愿如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机器人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将出,20亿引导基金已到